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4篇

首页 > 观后感作文 > 影评观后感 > 正文 2023-03-16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4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1

  上周日本来打算吃个早饭,化个妆,出去看场电影的。可惜,正准备出门,太阳就被乌云给弄走了,黑压压的,眼看着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咳嗽一直没好,只能宅在家看书看剧了。

  《觉醒年代》一直在豆瓣的评分都很高,终于有了个机会来看看了。从早到晚上,没出门,一口气给刷完了。

  真是太激动了,对那些前辈的激情与觉醒,只能用两个来表达,敬佩。

  敬佩的是,我们的前辈们以国家强为己任,不惧个人生死与利益,启发民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热潮。因为有了他们的探索与努力,才有今天的中国。

  除此之外,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类似伯牙与钟子期般的友情,同样让人惊叹。

  《觉醒年代》围绕刊物《新青年》的问世、发展为主线,三大主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示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们为了追求中国出路,不断探索、燃烧理想的彭拜岁月。

  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都是当时北大的名人,才学渊博、思想先进、受人尊敬。

  看了《觉醒年代》后,对他们的印象不再是那么以前那么笼统和刻板。当然,我以前也没怎么了解过。

  三位演员的演技实在太棒了,毫无违和感,完全被带入进去了。

  陈独秀是由于和伟来饰演的。于和伟演的电视剧,很多我都看过,印象深刻是,谍战剧《青盲》的特工张海峰、都市剧《下一站,幸福》的三婚高管秋阳。相信很多人都是他的剧迷,因为他的演技一直在线。

  在《觉醒年代》里,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热情奔放、胸怀天下、敢怒敢言的大家陈独秀。

  在剧中,陈独秀是鲜活的。为了一篇文章,闭门创作多日,交稿之日,蓬头垢面,身上甚至长了虱子都不知道。欣赏李大钊,为了见他一面,偷吃盒饭,被人追赶。但是,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

  李大钊一见面就请陈独秀吃饭,甚至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他,免得他坐船回国受寒。

  李大钊,是由张桐来饰演的。印象深刻的就是《亮剑》里那个爱吃肉的魏和尚,这次他带来的李大钊,是一个朴实成熟、才华内收、一身侠气的人。

  在剧中,他学习国外先进理论知识,同时又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调研,逐步明确中国未来要走的路。

  作为一名女性观众,有一集真的打动了我。五四运动爆发后,妻子来北大给他送换洗衣服和吃的,不知前方的路会怎样,想到自己对妻子太少的陪伴和照顾,他留下了眼泪。

  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那时候的眼泪,应是心疼和自责的眼泪。对挚爱的妻子是这样,对陌生的穷苦陌生人也是这样。

  他就是常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遇见跪在街头讨要钱财为孩子治病的人,他愿意当去身上的物品,急忙跑到报社支出薪水来帮助别人。

  在北大的工资也常常被他拿给那些困难的人,甚至拿出家里最后的3个大洋,让孩子吃肉的愿望落空。

  李大钊,在陈独秀的眼里就是大才之人,相见恨晚的关系,就像伯牙遇见钟子期的惊喜。

  陈独秀先生就像是乐嘉书里写的红色性格的人一样,热情奔放,激动之时,常常都会拥抱李大钊先生。

  另一个被陈独秀先生称为大才的就是胡适。

  胡适(朱刚日尧饰演),留学国外多年,一直读到博士才回国。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不久,胡适的文章就让他欣喜若狂,一直叨叨着等他回国,一定要留他在《新青年》。

  等到胡适回国的时候,陈独秀先生要求亲自去上海接他回北大,心心念念地想早日见到他。见到他之后,拥抱他,赞扬他,拉着他的手,亲自带他下馆子,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胡适先生,做法比较洋派,长得很帅,又风趣幽默,深受女人的喜爱,有很多人不同他的做法。

  如此三个不同的人,却彼此欣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的这段话,也是我看完电视剧之后的感受。

  从这三个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友谊。

  小时候的友谊就是黏在一起,你去哪儿,我就跟着去哪儿。我买一根冰棍,也要给你买一根;你去上厕所,也会问问我去不去,即使不想去,也会跟着一起去。

  现在,对于友情,敢于在你面前可以无所顾忌,就是最好的。我有高中就在一起的闺蜜,也有在大学期间拥有的友情,虽然大家各自忙着,但是又会彼此牵挂着。

  同为单身狗的董,毕业7年了,还是会经常互相骚扰。我,性格比较大大咧咧,很多是事情想到就去做了,考虑不周是我的常态,造成的后果呢,就是会后悔。

  董就不一样的,属于冷静派,常常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事情反面。就像她自己说的,可能也会有点保守,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属于互补型的人,但又惺惺相惜,互相理解,也会互怼对方的人。

  电视剧中,三个人也是这样的关系,彼此认同对方的文学才能,但是又不会盲目追从。即使,陈独秀先生的名声在当时是很高的,可是,李大钊在见过他第一面之后,还想着和他辩论,甚至写了一篇文章来进行深刻剖析。

  不管陈独秀的主张——“二十年不谈政治”是否违背自己的意愿,李大钊先生愿意接受对方,并从实际出发,再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朋友之间的接受,不是盲从,是尊重你的观点和选择,同时不放弃自己的。

  同样因为这个观点,胡适先生决定回国做学问。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即使后来三人走上不同的道理,我相信他们依旧彼此尊重,相互赏识。

  剧中还有很多点,比如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自力更生,坚持自己,甚至大儿子严格遵守“六不”。

  大丈夫言必行,行必果。相比那时候的青年,今天的我,实在有点惭愧。

  还有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真是让人敬佩。为了请陈独秀先生来北大,大雪天他“三顾茅庐”,最让人感动的是,第二次。为了不打扰对方睡觉,他在门前的板凳上,默默地等着对方睡醒来开门。

  那一刻,真是被蔡校长的风度给打动了。那一刻真心觉得,一个人的魅力,除了颜值和才华,还有那股最真诚的心。

  相比现在的快节奏,很多事情不能等,很多人不能等,因为时间来不及。但是,看到电视剧中,蔡校长坐在门前,北京的鹅毛大雪在飘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就这样静静地等着,为了北大的未来,守着他的诚意,也挺好的。

  《觉醒年代》让人敬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需要你去细品。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2

  “我们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却也看到了三千年未有的活泼鲜活的青年精神。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伟大的未来,做着三千年未有的大事。”在看剧的时候,弹幕上经常会有网友发出感慨:这么好的剧什么时候会有续集?有人说:“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

  一代代人担负使命,一代代人为了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读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竭尽全力,然后奔赴光明,如此,中华民族再现昔日之辉煌计日可待也。

  他从风雨中来,一眼便看到了民生疾苦。蔡元培在漫天风雪中请陈独秀来,又在萧瑟的深秋送他而去;亲眼目睹吃人血馒头的鲁迅,大笔一挥写下《狂人日记》;李大钊从俄国盗取星火,振臂高呼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蔡公乃北大的一颗定海神针,他像是当时文人的一把保护伞,他不断抗衡政府和官僚的压榨,尽心尽责地庇护他的学生,想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可是,他又像大海里的一片孤舟,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踽踽独行,不愧毛主席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里,鲁迅先生有一把硬骨头,作为新文化旗手,他以文字为匕首,插入敌人心脏,面对反动当局的管控,他成为笔名最多的作家,“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如此说,便如此做了。

  在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先生弃笔从戎,以文报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当时的年代,李大钊先生在革命者、文人、学生、工人当中无疑是非常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他能拿起笔做好文章,也能扛起锄头耕好地,他站在街头振臂一呼,就有一大批拥护者。他用温良和睿智,担当和大义,把生死置之度外,铮铮铁骨,为民为国,一片丹心。他就是一座塔,他就是一座山。

  剧中有一个人物让观众从厌恶到喜欢,在前面几集出场时,他顽固封建,不可一世,后面大家越发被他的可爱打动,大家钦佩他的卓越学识之余,又沉醉于其忠贞爱国之情,他就是辜鸿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曾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因其早年游历过许多西方国家,西方风土人情烂熟于胸,后来却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民国十年,他头上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褂在北大讲堂授课,这些都引起了当时一些学士的不满。而后,很多观众却因为一篇《中国人的精神》,对辜鸿铭的印象大为改观。他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是温良的,在这篇充满意识形态的演说中,显示出他作为一名演说家学术功力之深厚与思考问题之尖锐。辜鸿铭对于中西文化与文明的观察细致入微,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3

  全剧以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发生的大的历史事件相连,向观众徐徐展开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碰撞变革的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围绕新文化运动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思想逐渐觉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位文学巨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各种主义思想满天飞的年代,北京大学成为当时各个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难所,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阵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张北京大学应该成为思想自由,各种学术文化兼容并存相互碰撞发展的场所,不可避免的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以辜鸿铭为首的旧文化的守护者发生了冲突。剧中并未用批判者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而是尽力刻画其思想和个性。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辜鸿铭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是符合现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鄙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这与我们时下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诚然,在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分割蚕食的背景下,国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但辜鸿铭坚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断层,丢掉很容易,再捡起来就很难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宣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关于“温良”的阐述,真是令人叫绝。

  他学贯中西,会9国语言,有13种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式人物。虽然他坚持的旧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说:“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义,只知竞争,生搬西式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一个有独特灵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时代在发展,当时不适用的想法,并不代表现在不适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辜鸿铭虽然有着封建的外壳,但他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热爱民族文化,致力于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爱国者。

  另外,剧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剧情凝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剧,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4

  人人都说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的内容很精彩,在网上也拥有很高的评价。最近,我利用空闲时间完整地看了这部电视剧,感慨颇多。

  最令人感慨的就是当时人民的不易与先辈的不屈。北洋政府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真的不易。为了推翻黑暗统治,无数先辈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之所以能推翻黑暗统治,依靠的就是强大的人民力量,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不屈服,因为他们知道这人世间在黑暗政府统治下的疾苦,他们不愿后代也如此生活。所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最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这部剧将课本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不屈的近现代历史。比如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详细过程以及结果。他用幽默风趣且又不失礼节的语言把“保皇党”和“激进派”的斗争表演的淋漓尽致。其中蔡元培先生任北大的演讲词,真可谓是深入人心,给人极大的振奋。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它是思想交流的新起点,它也是一个自由、爱国的学术领域。直到今天,它也是无数人心之所向的地方。

  因为“抨击旧文化,树立新旗帜”这个信念,先辈们开始了新的征程。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狠狠地抨击了旧文化、旧制度。其中“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思想的腐朽以及政治的黑暗。五四运动的胜利,他代表着中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大地带来了一缕阳光,它沐浴了中华大地,在历史的进程中树立了一个崭新的标杆。

  《觉醒年代》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陈延年、陈乔年的独立,李大钊、陈独秀坚持真理的精神,蔡校长的宽阔胸怀等等。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独秀说的这一句话:“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这个祖国,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蔡元培先生说过:“宽容和厚道是我们读书人从小的习养。但是,宽容和厚道它不是没有限度的呀!”先生的话我谨记心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前“南陈北李"传佳话,现在山河无恙。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上一篇海蒂和爷爷观后感100字

下一篇最后一页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影评观后感推荐文章

影评观后感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影评观后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