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

首页 > 写作素材 > 历史典故 > 正文 2021-01-15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

  1、大义退玉璧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 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

  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 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 进行贿赂。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 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 黄金难换心 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 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 施世伦:

  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于谦: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 、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 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 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8、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 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謚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

  冒死上疏  咸通十一年,梗直为相的刘瞻在昏庸的懿宗皇帝(李崔)面前,为无故受牵连的300余名百姓喊冤,主演了令世人敬佩不已的“刘瞻上疏”。  事情由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的病逝而起。  同昌公主是懿宗和爱妃郭淑妃的掌上明珠。到了同昌公主出嫁的年龄,懿宗皇帝夫妻怕委屈自己的心肝宝贝,亲自为她挑选了模样不错的翰林学士韦保衡为夫婿。公主成亲之日,懿宗把皇宫里最贵重稀罕的珠宝和赏玩品,都赐给了她。赐给她的宫室,窗户都用珠宝来装饰,连井栏也是用金银打造。怎料天妒红颜,春天,同昌公主这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娇艳花朵,染了疾病,身子一日比一日憔悴。懿宗皇帝将全国略有名气的医官征集到皇宫,替公主把脉,施针;海内外所有寻找得到的妙药灵丹,都陆续被采集,送到公主的床前,公主本来就柔弱的身躯,经不起药石针灸的轮流“夹击”,竟然是一天比一天衰弱。进入秋天,萧飒的秋风带来阵阵冰样的煞气。公主就在这样的夜晚,带着对人世的眷恋,撒手人寰……  痛失爱女,懿宗哀痛不已。看着宠爱的郭淑妃哭了个死去活来,忙得宫女御医又是送姜汤,又是送参汤给爱妃安神,懿宗心刀剜掌心般地疼。  同昌公主的葬礼,异常的风光,排场。用锦绣绸缎、珠玉珍宝装饰的纸扎仪仗队和侍卫队以及阴间使用的器具,光彩耀眼地排列了30多华里。但乳母和服侍过公主的宫女将最后一批陪葬物品扛进墓室时,士兵们依照懿宗的吩咐,快速地锁上墓室的铁门,要乳母和宫女为公主陪葬。当时,墓室里面,一片喧哗。那是宫女们用木扛,用拳头擂打着墓室门,边敲打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号。此刻,刘瞻心碎了,他弄不明白,是路岩和韦保衡出的坏注意,还是懿宗的糊涂?  在悲痛中失去理智的懿宗认为公主的死是医官们不用心所至,下令将韩宗劭等20多名皇家医官全部诛杀,并将20多个医官的父族、母族、妻族、老老少少300余人,全部抓来,囚禁在首都监狱。时任同平章事(实质为宰相)的刘瞻召见负责诤谏的官员,命他们上疏劝阻,看到正在火头上的懿宗,以及平日他任用小人,听信谗言的做派,谏官们都生怕一言不慎,掉了脑袋。  面对着唯唯诺诺的同僚,想到日间谏官们对懿宗皇帝不勤政事,独断专横的恐慌。刘瞻深知,谏议懿宗的重任就落在自己身上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他在给懿宗疏文中强调:“人的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注定。昨天,公主患病,皇上仁慈的圣心,深为关怀,韩宗劭等诊断的时候,只求早日痊愈,所以使用各种医术,并不是没有全神贯注。想不到祸福先定,难以转移,竟发生意外失误。追究他们的动机,应说是可怜可哀!而今,男女老幼300余人,身戴脚镣手铐等械具,囚禁牢狱,民心惊恐,舆论沸腾,叹息之声,盈满道路。为什么使我们通达明理的君主,蒙受被认为是性情凶恶的诽谤?只因陛下久居平安之地,想不到人生艰难,一时间怒不可遏,忽略了事理上的缺失。恭请稍稍收回神圣的忧虑,把他们从宽释放!”懿宗看到奏章,大不高兴。随后,刘瞻又跟京兆尹温璋,在懿宗面前竭力劝阻,懿宗暴跳如雷,大声吼叫,把他们吆喝出去。  懿宗立即罢了刘瞻的相位,以检校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出为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

  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

  婉拒献馈  一日,刘瞻退朝回府第,路过集市,面前一闪而过的身影让他感到眼熟,是邻居小牵,这小子怎么走得这样急?他赶紧跟在后面,看他到那里。只见小牵一直走进祥盛当铺,鸡爪似的手拿着一支发簪,求当铺老板随便给点银子,给爹爹买药。  刘瞻细细讯问小牵,发簪是谁给他的,小牵告诉他,是娘亲叫他来当铺,当了银子给爹爹治病。他知道,小牵爹爹患的是肺病,整天咳嗽不止。一支发簪当来的银子,能顶什么事情呢?他把小牵带回家,叫老伴盛一碗稀饭,给小牵吃了,再拿出碎银,叮嘱小牵交给娘亲,给爹爹抓药。  接济穷困的邻居,刘瞻的老伴总是一次一次地往外掏钱。居家过日子,总要捏紧自个的荷包,一家老少整天就着米粒熬成的清淡汤水过日子,一天,小儿子嚷嚷着肚子饿,要娘亲做米饭吃。做娘亲的只好将就着,做稠一点的稀饭盛到儿子的饭碗。她和刘瞻就只有用咸菜送稀饭汤水。  别人封相,荣华富贵接踵而来。可刘瞻封相后,他的家,仍然没有积储,所居住的通义坊几亩地宽的旧宅都不是他自己的。商人无名子看到位居朝廷相位的刘瞻仍然过着清苦的日子,对刘瞻道:“我经商常常东西南北地走,京城里有几间房始终是长年地空着,就送给你住,当是替京城的百姓感激你的为民之心!”刘瞻笑着对无名子说:“你整年东西南北地劳碌,赚钱买房子也不容易,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在朝廷为相,就轻易地占用属于你的财产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通义坊的旧宅还能够凑合着居住,比起很多居无定所的百姓来,我还是幸运的。”  在人们的眼中,身为朝廷命官,有豪宅,有厚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受百姓出于感激而贡献的礼物,合情也合理。可刘瞻并不这样想,对四方百姓的献馈,一一婉拒,他节俭清廉的`美德,朝野称颂。当听到他因为同昌公主的死,出面力谏懿宗而获罪,被罢相出镇荆南时,官民一片惋惜之声,一时“正人吞声而扼腕,百姓掩泪于道途”。  翰林学士承旨郑畋奉懿宗的旨意,草拟罢免刘瞻相位的诏书,觉得很为难,他在罢黜刘瞻宰相诏书草稿上写道:“(刘瞻)居住的几亩田地,仍然不是自己的产业;拒绝四面八方的贿赂,最害怕别人知道”……和韦保衡勾结欺瞒皇上,有心排斥刘瞻的路岩看见诏书,对郑畋的做法很不满意,狞笑道:“你不是罢黜他当宰相,而是推荐他当宰相!”在路岩和韦保衡这伙人的淫威下,凡是和他们意见不一致的,都一一被贬。  改道回京  刘瞻总是与路岩、韦保衡意见相左,因此总受到莫名的打击。说起路岩、韦保衡劣迹,老百姓疼恨得咬牙切齿。路岩凭出色的马屁功夫,36岁便就升到了丞相的高位,掌握着相印。为相8年,懿宗只知道吃喝玩乐和礼仙拜佛,政事都交他掌管。因此,他做坏事的胆子就越变越大。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果真的坏事做绝。自从韦保衡当上驸马爷那时起,他有心巴结权贵,很快,两人就混在一起,利用懿宗疼爱同昌公主的关系,狼狈为奸,瞧着谁不顺眼,就极力打击排斥。刘瞻向来爱劝谏懿宗勤于朝中事,这,就无意中得罪了这两个乱臣贼子。借公主的死,两人要置刘瞻于死地。共同上疏指控刘瞻与皇家医官秘密勾结,误用毒药,毒死同昌公主,致使刘瞻一贬再贬,令百姓为之惋惜。  有道是:多行不义比自毙!元和十四年七月,懿宗驾崩,僖宗立,韦保衡一伙终于失宠。韦被贬为贺州刺史,再贬崖州澄迈令,路岩为新州刺史,复长流谵州,赐死。  素来以刚正清廉立言立身的刘瞻,最终得到重用,先后任康(今广东德庆县)、虢(今河南灵宝县)二州刺史。刘瞻任两地刺史期间,以出色的执政能力和务实为民态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僖宗钦佩他的才华以及为社稷为百姓的胸怀,将他招回京城,委任他为刑部尚书。  刘瞻要回京城了!这喜讯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的老百姓当中传送着。咱们要以最隆重的形式,欢迎这位为民办事的好官员回来!京城长安东西两市,居民们早就派人悄悄地探听刘瞻回朝的具体日子,谋划着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刘瞻重新登上相位。于是,大批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依照贫富比例收钱,他们在长安街两头搭起牌楼,秧歌队、旱船队,狮舞、龙舞、杂耍队、唢呐队都依照安排,在街头静候。他们要在护送刘瞻回京的卫队经过的时候,用热烈的鞭炮声,载歌载舞,迎接他的归来。  时值正午,不见刘瞻的卫队出现;转眼申时又过了,大街仍然没有刘瞻的身影。马队街两头来回奔跑,互相询问:是不是太大意,看花眼了?这时,远远跑来了一匹马,马上的士兵,一一队街头的民众说:大家不用等了,刘丞相有紧要事,改日回京城。  原来,刘瞻听到民众街头迎接他的消息,变更回京城的日期,改走其他小路回京城。  宰相裴但逝世后,刘瞻受僖宗重任,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最初,刘瞻被贬南方,宰相刘邺,向韦保衡、路岩靠拢,联合陷害刘瞻。现在,刘瞻回京再任宰相,刘邺内心升起恐惧。秋天,刘邺在全国盐铁专卖暨运输总监署,设席宴请刘瞻,刘瞻回家后生病。  因为刘邺的宴请,刘瞻这一病,就再没有康复,直至去世。当时的人都认为刘邺用毒药将他毒死。  刘瞻的死,给后人一个迷。但他以高尚的道德操守、清白的为官之道,赢得了世人的景仰与推崇,流芳千古,值得连州人乃至广东人引为骄傲。

上一篇一年两立春带毛贵如金3篇

下一篇一年中没有立春的 可以结婚吗

《关于古代廉洁人物的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历史典故推荐文章

历史典故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历史典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