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路。阡陌交通、蜿蜒小路看似浪漫,实则“害人不浅”,真可谓晴日飞扬尘与土,雨天满身水和泥。我们村以前便是这样,能区分“路”与“非路”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下得去脚。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在我们村,曾是真实的写照。那时到处杂草丛生,不止是山坡、荒地。经常有村民赶着几只瘦弱的山羊在“路”上放牧,更有甚者在“路”上挖野菜、采蘑菇,路人无数次站在“路”上问路。也难怪,“路”只比“非路”多露出那么一点点地面而已。
但就是这点路面,却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什么叫“一骑绝尘”和“众星拱月”。所谓“一骑绝尘”,说的是晴天模式。彼时的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汽车经过,漫天黄沙。路上的行人,成了人工吸尘器,个个灰头土脸,泥猴一般;车里的乘客,如同做了全身按摩,骨头散架,屁股酥麻。而“众星拱月”则是阴雨模式。每逢下雨,大水坑连小水坑,深水坑连浅水坑,出门转一圈,保准您身上繁星点点,众星拱月。
村民收入主要靠养蚕,可是路不好,收茧的人都不爱来。偶尔来几个收茧的,仗着大伙儿没销路,把价格压得很低。没办法,咬咬牙,也得卖,换了钱好过日子啊。
一条小河横穿这里,平日溪水潺潺,诗情画意。一旦到了雨季,便露出狰狞的面目来。有几个村民组在河对岸,河上没桥,就有几块歪歪扭扭的石头。雨季中这几个组和外界的交通就会出现大问题,尤其是那几个组的孩子,雨季上学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户外大冒险。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振兴第一步!如今这里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侧全部实现绿化美化。主要河道上也架起了桥,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无障碍交通。漫步于今天的这里,那真的是“人在画里笑,车于景中行”。
以前这里不要妄论什么路灯,就是家里的电灯还都是低瓦数的。刚刚入夜,全村便漆黑一片,偶有几点灯光,却也如豆一样昏黄。夜里出门,手电筒那是必备的“家用电器”。赶上胆子小的,还要一溜小跑。孩子晚上想出去玩,大门口就是极限距离。黑暗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锁住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现在,村里的主要地点都有了路灯,家里的手电筒也都落满了灰尘,变成了回忆。天黑再也不是睡觉的信号,茶余饭后的村民也三三两两地遛弯散步,大道小路上时不时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笑声。盏盏路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夜晚,更点亮了村民们幸福的明天!
路在延伸,幸福也在延伸。如今这里正在推进“户户通”建设,“脚不沾泥”就能到达村里的绝大多数地方。村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家里买台摩托车就很阔气了,现在有辆小轿车也是稀松带平常。从“水、泥路”到水泥路,路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但变化之中蕴含着不变的情怀。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咱中华民族必定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未来没有变!
听说你就是这个村的人,为了工作方便,就安排你回去驻村扶贫吧。
那年,我回到了我的家。
从读高中开始,我就离开了那个村庄,转眼已经8年。2018年3月,再次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以驻村干部的身份,与故乡一次次回眸相望。
村口那棵300多年的黄桷树已经不见了踪影,听说是因为修路挖掉了。还记得夏天的时候,老人们喜欢坐在树下,摇着蒲扇,调侃着天南海北。小孩子们围着树你追我赶、玩捉迷藏,或跑进树洞里抱成一团,嬉嬉笑笑,然后在妇女们“回家吃饭咯”的呼喊声中一哄而散,只留下满地的脚印。
隔壁王婶家的土狗从“小白”到“大白”再到“老白”,熬不过岁月的痕迹,已经离开了。蔡大娘家曾经看起来很气派亮丽的瓦房,已然残破不堪,房梁上一个个肉眼可见的虫眼,摇摇欲坠的梁柱,还有四处漏雨的瓦面……原来再好的东西,也抵不过风吹雨淋。曾经身强力壮的她,如今已病魔缠身。听说她孩子在外面这些年没赚到钱,还留下了4个孙子给她抚养。
谢老伯这些年仍然是独自一人,已经五十多岁的他,身体大不如前,生活也越来越困难。
刘三娘跛着的身影也越来越低,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儿子长大,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她,知道孩子考上大学后,悄悄卖掉了家里最值钱的几头猪。
这就是我梦里千百次回首的地方,除去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只剩现实的骨感,揪着我脆弱而又敏感的心,一点点打碎那美丽的回忆和幻想。
那人,让我既熟悉又陌生。
“哎呀,是小霖啊,多少年都没回来了,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小时候就觉得你很聪明,长大了果然有出息。”
人还是那些人,可是眼中看不到了小时候的慈爱,却多了些客气和陌生。
“胖子,小时候你说喜欢吴家三妹,长大后怎么怂了?”“霖哥,那时候不懂事,我现在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三言两语,我已找不到更多的话题,场面也逐渐凝固。曾经细数的年少时光,已然不见了童真。
“邱叔,现在县里扶持肉牛,你家养牛养了20几年,改天给大伙儿传授下经验?”我打趣道。
“我哪有什么经验,怕到时候问起来,我连话都说不利索。对了,小霖,我家修房子的事怎么样了?”吴叔的旱烟一口一口吐着。
“快了,镇上已经审核通过了,县上还有两天出结果,到时候我第一时间给你说。”我挥了挥缠绕的“云雾”,免得被烟呛住。
“赵大爷,您那孙子给你打电话没?前两天他跟我说等过年的时候,要把女朋友带回来给您瞧瞧。”
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特别是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没有了回忆中的朦胧美,现实却让我适应新的角色,和这些最熟悉的乡亲,很快就建立起了新的“舒适区”。
那份情,深深烙进了我心底。
“吴老伯,你就答应修房子嘛,为了你家这房子,我们来来回回10多趟,明天项目就截止申报了,今天晚上这么大的雨我都把帮扶责任人请到你家来了,就是想一起劝劝你。”
那天晚上11点,我们几个开心地淋着雨,从贫困户家中走出来。过两天我路过他家时,他已经买好材料准备动工了。
“康哥,我晓得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可是家里你母亲都五十多了,你三个孩子又在读书,开销大,虽然村上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但那远远不够他们生活,你还是要多少给他们寄点钱回来嘛。”无数次电话的劝说,“浪子”终于“回头”,不再因离婚而沉迷的他,开始每月给家里寄一千块钱,重新拥抱生活。
如今虽然已经不再驻村,但往事如云烟,历历皆在目。还记得给靠着低保生活的刘泽均家申请危房改造时,都和施工队商量好等工程验收后才付款,老刘却因为家里没钱买菜招待工人,而不愿实施。最后施工队承诺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才让他家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也记得90多岁的张文分老人,守着40多年的烂草房,儿女修了房屋却不愿去住,最后在村组干部无数次上门劝说下搬家。
两年的驻村生活,有爬山涉水时跑烂了鞋,也有漫天繁星时还窝在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更有一群人争抢着高价购买贫困户的梨子,还有乡亲们的一声声感谢、一张张笑脸、一点点蜕变……
我常笑着说,我不是去驻村,而是回家了。
“妈妈是一名扶贫干部,她不仅十字绣绣得漂亮,扶贫工作做得也很好,妈妈说,扶贫就像绣花,一幅十字绣有时要一年甚至几年才能绣完,扶贫政策定好后也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交通广播讲述着扶贫故事。
绣花要精细,一针一线恰到好处,方能出精美绣品。扶贫同样需要绣花精神和功夫,精确、精准,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方能交出脱贫攻坚战的完美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下定决心精准绣。“万事开头难”,面对空白的绣布、颜色各异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着实要下一番决心。要明确绣什么花型、绣多大、运用什么针法、什么时间绣完,每一针都要下对。中国的减贫计划、脱贫目标不是随随便便就定下的,是党中央做出的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世界减贫事业都具有重大贡献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湖南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并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道明了方法。据此制定时间表,细化作战图,精准施策,定能见实效。
拥有耐心坚持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画好绣样,定好绣色,就要一针接着一针扎下去,一般尺寸的十字绣需要上万针,不可能一天两天出成品,这就需要绣者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坚持绣。扶贫堪比绣花,却难于绣花,但同样需要扶贫干部一日接着一日干下去,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扶贫干部要善于学习,准确了解扶贫政策,苦口婆心反复宣传,把贫困群众当家人,切实抓好“扶志”工作;要详细、动态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做到每一户每一人情况了然于胸,因户、因人施策到位,及时动态调整;要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开发扶贫岗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脱贫致富。还有一些驻村扶贫干部,吃住在村,生活条件艰苦,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干得出成绩。
保持恒心跟进绣。“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持续穿针引线加上眼部疲劳,肯定会出现扎手、打结、有细小差错的情况,也会生出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甚至还会有放弃的念头。这时候思想就要警觉,要逼自己一把,或让身边人做好督促,扶贫工作同样需要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扶贫工作要树立恒心,保持平常心。对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要勇敢面对,共同研究予以解决;上级党委要以“四不两直”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排查,让各级党组织思想不放松、扶贫干部行动不停歇,贫困群众脱贫不停步。
树立信心收尾绣。“行百里者半九十”。十字绣将近成品,要树立完胜的信心,继续保持决心、耐心和恒心,开展“回头看”,检查错漏,及时补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扶贫干部是辛勤的、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幸福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也要正视因疫情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自我树立信心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要进一步加强摸排,发现具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产业和就业等政策扶持力度;进行必要“回头看”,尽快补好工作漏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扶贫成效和脱贫成色,不负众望、完美收官。
上一篇:春节的故事作文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故事